只看楼主 美育时事|全面解读【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】2
-
美育时事|全面解读【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】
阅读:121 回复:22 2022-05-14 14:06:24
-
课程性质
解读
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、情操教育、心灵教育,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。
践行
《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美术专业教材》(以下简称教材)与新课标在性质上是一致的: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坚持以美育人。
2022-05-14 14:06:52
-
设计思路
解读
分阶段设置:第一阶段(1~2年级)以艺术综合为主;第二阶段(3~7年级)以音乐和美术为主;第三阶段 (8~9年级)开设艺术选项。
四类艺术实践活动:欣赏·评述,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;造型·表现和设计·应用,强调学生自由表现,大胆设计创造;综合·探索,强调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。
2022-05-14 14:07:28
-
课程理念
解读
新课标坚持以美育人,重视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,突出课程综合性,强调与其他艺术的融合。
践行
教材将课程铺展为感受环节、认识与欣赏环节,创造与体验环节。并将美术知识与多种学科相互融会贯通。
2022-05-14 14:08:33
-
践行
教材分为10册,涵盖了从3~12岁美育课程,进行了分段设计:第一阶段(1~4册)3~6岁(学前~1年级)学前期,艺术学习的黄金时期;第二阶段 (3~7册)7~9岁(2~4年级)学龄期,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;第三阶段 (8~10册)10岁以上(5~9年级)学龄期到青春期的过渡期,接受科学文化综合教育的重要时期。
2022-05-14 14:09:14
-
课程目标
解读
新课标的四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。其中,审美感知是基础;艺术表现是必备能力;创意实践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;文化理解是正确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、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。
新课标学段目标:第一学段1~2 年级:感知美和使用各种材料;第二学段 3~5年级:“运用造型元素”和“中外美术作品欣赏”美术课程与自然、社会及科技相融合;第三学段6~7年级:在原阶段上增加了对传统工艺的制作;第四学段8~9年级:侧重于“非遗物质文化”、“美术与个人发展”。
2022-05-14 14:09:28
-
践行
首先,在欣赏·评述阶段,教材带青少年更多地去鉴赏艺术作品。其次,在造型·表现阶段,引导青少年以各种多样性表现在创作上。再次,在设计·应用阶段,教材充分结合日常生活,运用美学知识,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。最后,综合·探索阶段,深刻认识到:美术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。
总而言之,从新课标中,我们可以看出美育有了更多体验性学习方式,从某种程度上也开启了美育的新纪元!
2022-05-14 14:09:43
-
音乐、美术成主线 本次修订优化了课程设置,一至七年级以音乐、美术为主线,融入舞蹈、戏剧、影视等内容,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。艺术类课程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,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艺术体验,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; 2022-05-14 14:10:14
-
“双减”实质是对美育教育的“双增”
同时,在“双减”政策落地以后,课后服务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,学生们能通过课后服务,参与不同的活动、学习新的知识。因此,在《课程方案》中明确,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,开展艺术活动,发展学生的特长; 2022-05-14 14:10:25
-
艺术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 整体的课程设置上,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(2022年版)》(以下简称《课程方案》)中明确指出,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,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9%-11%;
学生至少要掌握1-2项艺术特长2022-05-14 14:10:37
-
鼓励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在《课程方案》中还提出,把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业评价。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对此做出了说明: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、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,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、评价过程多样化,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面的、全方位的评价; 2022-05-14 14:10:50